221章 王建下成都 (第2/2页)
他此时已完全没了进取之意,只想着能退回绵州,依旧做自己的绵州刺史。
然而此时的绵州刺史为王瑰,境内驻有杨守立的天威军。
矛盾由此爆发。
李晔并不清楚双方争斗的具体过程,杨复恭视之为家丑,隐瞒不报,直到国舅王瑰在家中被刺身亡,杨守厚和杨守立双方互相指责为对方所为,并请求领兵讨伐,才再也掩盖不住,闹到了京城里来。
李晔没有开天眼,他不知道,王瑰到底死在谁的手里。
眼下也不是追究王瑰死
因真相的时候,如何消除内部矛盾,一致对外,才是当务之急。
可杨守厚与杨守立之间的矛盾能够化解吗?
或者说杨复恭能处理好神策军的内斗吗?
尤其是杨守立,他早就得罪了杨复恭,被视为逆子,如今杨守厚去而复返,来夺绵州,加之王瑰之死带来的种种猜忌……在这种局势下,一定要迅速安抚住他、或彻底解决掉他。
否则,其叛投顾彦晖或王建的可能性极大……
说实话,李晔已对杨复恭失去了信心,他不相信后者能稳住东川局势。
然而李晔更不能放任王建割据西川、乃至整个剑南。
在他与康承业的谋划中,先近后远,解决掉凤翔李茂贞、一统关中后,下一个目标,便是平复剑南三川。
没错,李晔正是要效仿先秦,有了关中与巴蜀两块地盘后,再东出潼关(函谷关),平定(一统)天下……
既然派神策军入川的策略已失效,杨复恭不值得依仗,李晔便只能靠他自己了。
李晔决定写几封信。
这次他没有与任何人商议。因为他接着做的这些决定,都带有前瞻性,是预知了结果后的选择,若与人商议,还得花费大量时间来解释……
第一封信写给杨守亮。
这封信里不会有实质性内容,李晔就是想试探下杨守亮的态度。
第二封信写给彭州刺史杨晟。
杨晟大概做梦也想不到他能收到天子的亲笔来信,在这个豪强与鸱枭皆浩如烟海的时代,他一个小小刺史实在太不起眼了,且从未与当今天子有过丝毫交集。
杨晟本凤翔将领,时任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妒贤嫉能,杨晟又转投至田令孜名下,随田令孜奔蜀后,得授彭州刺史,拱卫成都府的西北方向。
与这个时代人们的观念相左,杨晟奉忠义为圭臬,因田令孜曾恩遇于他,便一味图报,至死不肯降王建。非但是王建入主成都、彭州已为孤城时不降,在联合杨守亮夹击王建失败、诸杨尽被剿灭时亦不降,又凭孤城坚守数年,直至彭州城破,杀身成仁。
所以,在王建一统三川的过程中,带给他最大阻挠的,竟不是杨守亮、顾彦晖等藩帅,反倒是杨晟这个彭州刺史。
所以李晔要给杨晟写这封信。
信的内容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让杨晟知道,自己这个天子正关注着他,从而坚定他在西川腹地对抗王建的决心,让这颗钉子一直扎在王建的后背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