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1章 谁能擒得王行瑜,谁可为邠宁节度使 (第2/2页)
「对。」
众将应和。
因敌制变,本是行军作战的应有之义。
李晔此时自然是从善如流,听取了众将的建议,下令加快行军。
其实,和朝堂上的唇枪舌剑、暗潮涌动相比,李晔倒觉得,军旅之事相对省脑子多了,不需要多么深的心机和复杂
的策略。
就是有点费体力,要吃苦……
接下来,如何加快行军,众将纷纷建言。
或许他们也发现了,当今天子虽威名正盛,也敢于决断,但其实还是不难相处的,也很乐意听取大家的建议,因而他们提建议的兴致也越发高涨。
李晔则择其善者而从之,最后下令。明日一早,邓筠部便脱离中军,全速向预定的截断邠宁军退路方向行进;玉山军拆成两部,杨守信亲率精锐一千继续充当先锋,提速向梨园寨行进,余下三千人汇入中军,一道而行。
为了激励二人,也为了激励屋内众将,李晔也不藏着掖着了,与众将公然誓言:「此行,谁能擒得王行瑜,谁可为邠宁节度使。」
「臣等必不负圣恩。」
众将轰然答道。
邠宁节度使,这个职位足以让他们血脉喷张、倾力而为。
想想三年前方在神策军内任都将的李茂贞,就是因为出任了凤翔节度使,如今是何等的风光无限……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啊。
众将退去后。
张濬徘徊良久,仍觉得他应当直言进谏。
「圣上以节帅之位激励众将,自然是好的,只是……可不能再出一个李茂贞了啊。」
李晔反问道:「张卿可另有良策?」
何不用文臣为节帅……
这句话已吐到嘴边,张濬还是咽了回去。
且不说文臣去了地方上,能不能把节度使之位给坐稳,保证自己不会被手下武夫给砍了。从段文楚、薛能,再到支祥、郑畋……这之类的先例可是太多了,数不胜数。
若朝廷真把节帅位置授予文臣,必然会让那些武将心寒,再不肯为天子和朝廷卖命。
并不是说这些武将就不忠心。
而是授武将为节度使,已成定例。
李茂贞攻下了凤翔,被授凤翔节度使;韩建守住了潼关,被授予潼关守捉使、进授华州刺史;满存打下了凤、兴二州,被授凤州防御使……
他们之前都是禁军将领,征讨地方有功后,纷纷做了该地的节帅。
这便是定例。
凭什么到了杨守信、孙惟晟、康承业、邓筠等人这里,朝廷便要擅改规矩?
如此一来,又如何再让他们为天子和朝廷卖命?
这**的世道。
张濬也只有在心里骂上两句,随即无奈痛苦地摇晃着脑袋。
反倒是李晔安抚了他:「放心吧,朕自有办法。」
张濬两眼陡然放光,大喜:「圣上圣明。」
若真是能破除掉这个「武将出任节帅、节帅不忠、再派武将出征」的闭环,那朝廷才真正是中兴有望。
虽然天子并未说出是什么办法。
但张濬相信,当今天子圣明无比,说有办法,便一定有办法。